第182章 各怀鬼胎
张煌言的一番脑补,让朱慈烺心中有些哭笑不得,他可没想那么多,王体忠也还真的没有下定决心,王得仁这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,更是每日提心吊胆。
不过,若是最终王体忠没有反正,王得仁也没有行动,那朱慈烺必定是要用一用张煌言所说的攻心之计的。
而大帐之内,那么多人在场,朱慈烺并没有多说什么,他听完只是微微点了点头,便又继续说道:
“清军占据武昌的这一年多来,不断强征周边百姓,加固修缮城墙,拓宽护城河,朕今日也都看到了武昌城最新的样子。
这些狗鞑子倒是学到了一些精髓,对于攻城之事,朕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决断。依目前的情况来看,咱们若是强攻,三五个月之内,都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。
朕此番准备了两百多门红夷大炮,但对于这些类棱堡式的城墙,便是火炮昼夜不停轰击,怕是也得轰上数百次,才能取得效果。
不过,城池攻防乃是消耗大战,人心士气在其中最为重要。只要谣言一起,便是清白之人,也难以自明。特别是到了围城的最后几个月,若是谣言四起,清军兵不信将,满汉相疑,士气必定衰落。”
“陛下所言极是,武昌城一战,若是能策动城内的绿营军反正,那清军定然守不了多久,若是能在一个月之内攻破武昌,陛下之威名,必将再次震动天下。”
陈福闻言,当即出列,拱手抱拳道:“王体忠和王得仁原本便是汉人,投降清廷的时间并不长,他们要反正,极有可能是真心的。”
朱慈烺听罢,随即又点了点头,然后看向周世显,下令道:
“世显,让锦衣卫抓紧和王得仁联系,让他好好劝一劝王体忠,若是十日之内,还没有给朕答复,那就别怪朕不给他机会了。”
“是,陛下!”周世显当即拱手抱拳道。
很快,在朱慈烺安排完围城前期的各军部署之后,诸将也纷纷回到了各自军中,开始指挥大军在武昌城外安营扎寨。
随着朱慈烺领着殿前中军,殿前左军,殿前右军,京营四部主力,以及湖广征调的地方标营,十几万大军汇聚武昌城外,大明这一次围攻武昌的基本军事部署,也全都暴露在了屯齐的眼皮子底下。
屯齐虽然并不知道明军的具体部署,更不知道殿前军的各项军机密报,但对于明军的大致兵力和各将领的所属部队,驻扎情况,却都是有所了解的。
而战局的发展演变情况,在此后几天时间内,也基本上如屯齐所料。毕竟,这和当初多铎在凤阳城,长沙城和荆州城外的表现,没什么两样。
在朱慈烺的部署下,陈福和常登贵很快派出大量骑兵,在城外警戒骚扰,这既是为了严防城内清军的偷袭,也是为了训练和提升这些新骑兵的战场应对能力。
荆门州,荆州两战,明军缴获了大批战马,再加上王应熊办事得力,在云贵川等地的少民手中,购进了大批藏马,天骑军和各部的骑兵,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。
这些新骑兵除了跟着老兵训练之外,战场实训,也是极其关键的,这可比校场上的警示有用得多。
当然,若是清军从城中突袭而来,出战的还是那些经验丰富,战斗技巧娴熟的老兵,新兵则是大多在追击,或者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出动。
而在陈福和常登贵出击的同时,在朱慈烺的部署下,数万民夫正在加紧构筑大营,最终在五日之内,便环绕武昌城扎下了十一座大营。
明军虽然可以倚仗强大的水师和庞大的运力,从其他地方将安营扎寨和打造军械的木料铁器运到武昌,但装船和卸船的过程繁琐,依旧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。
但清军早就在武昌坚壁清野了,明军除了从别的地方调来物资,也别无他法!
而在此期间,荆州府,承天府,德安府方面,李过,刘汝魁,马重禧等部兵马完成部署之后,便开始试探进攻襄阳的清军,但主力却依旧纹丝不动。
襄阳府的清军和南阳府的高第,则同样都没敢轻举妄动,更别说调集兵马南下,支援武昌府了,他们自身都难保。
而郧阳府的王光恩三兄弟,在朱慈烺的支持下,很快在南阳发起了进攻,随后先头部队很快越过商洛山南脉,攻到内乡城下。
但由于郧阳和南阳府之间的阻隔,王氏兄弟的部队兵力不足,后勤补给,湖广明军主力的支援也十分困难,这支先头部队很快就被高第率领的绿营军击退了。
王光恩原本还想趁虚而入,在南阳立下大功的,但最终他还没等到忠贞营的主力大军前来增援,就被迫撤回了郧阳。
至于四川方面,高一功此时依旧在招抚地方,对于张献忠的虚张声势,完全不理睬。
而张献忠在四川发疯的时间,也因为豪格和吴三桂提前南下,大幅缩短,大西军最终也没有四处进攻,而是很快集中到了川北。
张献忠此时完全被困在了四川,各地的乡绅地主在大明的感召下,也纷纷与之为敌,他在北上的途中,只能让手下的兵马日夜巡查,严防死守。
不过,保宁方向,这一次张献忠派去了李定国,想让对方戴罪立功,再次出兵夺取汉中。但吴三贵领着手下的军队,成功阻击了李定国大军的进攻。
这个时候,李定国的军事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,从川北保宁府进攻陕南汉中府这样的攻坚行动,更不是他的强项。
而这个时候,高一功在重庆,早已经将大军组织了起来,他也猜到了张献忠领军北上,开始按照朱慈烺的命令,继续虚张声势,外松内紧,逐步接手川东南。
高一功虽然猜对了张献忠的行动,但并不敢百分百确定,他很熟悉张献忠,心里十分担心这是对方的诡计。
毕竟,张献忠想要夺取重庆,不是一日两日了。因此,他一时还不敢抽调重庆的兵马,直接领兵从重庆北上,进攻顺庆和叙州。
在战场之上,如果双方都充分了解对方的虚实,那所谓的战争,便很难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妙计横空出世。
而如此一来,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“奇兵”出现了,双方比拼的是少犯错误,以及谁的综合实力雄厚,能够扛得住错误。
当然,豪格和吴三桂此番在汉中进军如此迅猛,张献忠在保宁府北面的部署在叛徒的背刺下,迅速土崩瓦解,而南面重庆,叙州等地,也不安宁,他原本派来抵御明军的刘文秀,更是连夜撤退,张献忠面临的压力,甚至比朱慈烺还要大。
随着李定国大军在汉中被豪格率兵击退的消息传到重庆,高一功也迅速派出快马,将这个消息传送到了武昌城外的朱慈烺大营之中。
与此同时,而随着明军各部的大营悉数落成,朱慈烺的重心,也很快重新放到了武昌城的攻坚战之上,明清双方迅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。
不过,由于屯齐,阿尔津和佟养和三人的“坚壁清野”策略几乎得到了完全落实,明军制作攻城器械需要从黄州,或者是武昌府东面,南面山区中取材,各城的各项准备工作,进展迟缓。
要知道,这不仅仅是攻城器械制作周期被大大延长,其中所需的人力,前前后后消耗的粮食,牛马骡驴所需的草料,都会大大增加。
而武昌城在清军的加固下,城高墙厚,外围同样筑起了两道土墙,加上护城河的阻隔,攻城所需的器械要求更高,也必须要更长的时间,才能准备妥当。
只能说,当初清军攻城时所面临的一切困难,现在朱慈烺都要重新面对一次,根本躲不掉。
这就是战争!
不过,明清战争爆发的这几十年来,但凡是围攻坚城,大城的战役,基本上都是以“年”为周期。明军诸将,还有十几万将士们,虽然因为安营扎寨和制造器械的延迟,士气受损,但连战连胜的背景下,也并没有影响到大局。
毕竟,这么多年的战争,无论是明军,还是清军,都早已经习惯了数以月计,年计的消耗战。明军中在朱慈烺透露出内应的存在之前,也没有任何人想过武昌城可以一战而下。
当然,这个时候,明军中也仅仅只有当日参加军事会议的高层,才知道内应的事情,军中的将士们,对此还一无所知。
至于武昌城内的清军,更是没人想过可以轻易击退城外数以十万计的明军。
清军上下虽然都神经紧绷,但也并非不可一战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,清军上下此时都还有着充足耐心。
而朱慈烺和屯齐这两个大军主帅,在大战爆发前夕,都是不停巡视前线,或关怀将士,或检阅大军,一举一动,无不是为了鼓舞和安抚军心。
在此期间,武昌城内的王体忠,在王得仁的居中联络下,也很快做出了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