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2023年7月16日
创建时间:2023/7/1610:39
标签:我看的书
我读的文学名着并不多,和很多饱览群书的读书狂人来说,我还是个初级者。记得我最早看的文学名着是《红与黑》,为什么要看这本书,原因我现在也说不清楚了。这是一本封面印着帅帅的于连抱着德瑞那夫人的简装书,文字很翻译体,并不是那么的生动。
说实在的,我看不太懂这本,那个时候,我还是个小学生。我想不通于连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,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?我有点迷糊。而且我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去枪击德瑞那夫人,他们不是深爱着彼此吗?看完《红与黑》我一脸懵,觉得好像吃了一块没有盐味的面饼,心口发堵。
我去咨询我的语文老师,她看过不少名着。语文老师淡淡的笑着对我说:“我小的时候也看名着,也看不太懂,不怪你,以后慢慢就懂了。”这本《红与黑》说实在的,我不想再看第二次,我觉得有点恶心。
有一天,我突发神经,去买了一本但丁的《神曲》,这也是名着啊,世界名着,回来一看,我彻底郁闷了。《神曲》竟然是描写地狱的,里面充斥着一群我一无所知的西方名人。我看了前面大概四分之一,实在看不下去。这不是通俗,这是一本人神梦见的呓语。我浪费整整10多块钱,买了一本我无法的名着,我感到很沮丧,从此,我对名着开始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,感觉有些名着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但也有我喜欢的名着,初中的时候,我看完了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,我特别喜欢里面的《童年》和《我的大学》。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似乎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,我们俩的童年都是傍晚时分的阴天,并不黑暗,但也没有艳阳高照,有一种淡淡的忧郁,而忧郁的外表下又藏着一颗滚烫炙热的心。
我很喜欢高尔基的倔强,他深恶旧俄罗斯的黑暗和荒唐,他要去找寻一种光明,一种更接近于外婆的理想的美好世界。这种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,深深打动了我。我想象中的高尔基就是手上攥着一个纸烟盒,站在傍晚阴郁天空下,回转头望向外婆慈祥笑脸的一个固执而倔强的孩子。而他旁边全是凶狠的,阴冷的,恶毒的,嘲笑的,邪魅放荡的眼神,高尔基蔑视的环顾四周,然后挺直腰,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。
我读大学的时候,去图书馆借了一本《高尔基传》来看,我的大学同学名很惊讶的说:“你看这种书?”我说:“怎么?有什么不对吗?”我想,在名的想象中,这种书是红色政权对中国人洗脑的一种工具,而竟然还有痴人自己去找来看,简直匪夷所思。但我确实喜欢高尔基啊,这又怪得了谁呢?
我有一段时间喜欢上看法国,我觉得法国更通俗更好看,最喜欢大仲马的《基督山伯爵》。我喜欢看复仇的故事,何况这本书非常的有趣有意思。我觉得大仲马简直就像法国的金庸,他们都是在写一种通俗传奇故事。只不过大仲马的力量来自于“钱”,而非高深的武功,这非常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理念。基督山伯爵在伊夫堡找到宝藏,变成大财阀,像不像张无忌跌下悬崖,练成《九阳真经》?基督山伯爵和张无忌的区别仅仅在于,一个靠外在的财富,另一个靠虚幻的神功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基督山伯爵因为发了大财,所以变得充满力量,什么贵族,法官通通被他拿下。但这本书的槽点也正在于此,一切向钱看,钱是万能的,钱领导一切。可是,在真实的世界中,钱并非是万能的,钱也只不过是一种身外之物,它的作用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。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,社会的问题,人的问题,并不是钱全部能解决的。钱本位是《基督山伯爵》这部成功的通俗的一个硬伤。
记得高中的时候,寝室里开卧谈会,我给临床的汤同学讲故事,讲的就是《基督山伯爵》。汤完全被这本的故事情节迷住了,他缠着我一直讲给他听。最后,汤说:“kevin,你帮我买一本《基督山伯爵》吧,我太喜欢这本书了。”周末的时候,我去附近书店买了一本精装本的《基督山伯爵》,送给汤。汤还抱怨我买的新书,有一页有折痕,可见他有多么喜欢《基督山伯爵》。
法国的通俗确实好,我觉得法国的适合大多数人,它没有那么深奥,但丝丝扣扣关乎现实生活。此后,我还读过《高老头》,《悲惨世界》,《羊脂球》等。《高老头》是篇讽刺,其实高老头的两个不孝女儿,在中国也随处可见,比比皆是;《悲惨世界》故事情节很好,但不知道为什么,里面夹杂着大段的景物描写,看着让人气闷;《羊脂球》是一篇非常深刻而优美的,真正的爱和美好,没有藏在修女身上,藏在一个妓女身上,对人类社会的反思,淋漓尽致。
法国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,而英国则有深厚的人文关怀,看着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。我看过毛姆的《人性的枷锁》,这是一本很好的,文字顺畅,含义深刻。人性的枷锁到底是什么?毛姆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。我觉得所谓的人性的枷锁其实就是历史的局限性。当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,很多旧的枷锁也就松绑和解脱了,包括可能在以前会受到批判的某种人性。
毛姆写人性,杰克伦敦也写人性。我说过,我很喜欢杰克伦敦的作品。他写出了狼的血性,狼的血性其实人也有,不仅人有,狗也有。我以前养过一条狗狗,叫旺旺。有一次,我把旺旺关到狗笼子里,而狗笼子外面正好有一块肉骨头。旺旺彻底被激怒了,它龇牙咧嘴,眼神狂野,不住的发出呜呜的怒鸣。
我以前还看见过另一条狗狗,它被关在笼子里,不断用牙齿去咬铁笼子,牙齿都流出血来。我觉得狗狗是有血性的,和狼一样的有血性。有血性的狗是一条真正的好狗,哪怕这会损害它的温柔形象。狼有血性,狗有血性,人的血性呢?我想,杰克伦敦的作品就是呼唤一种血性的回归,无论你是狼,是狗,还是个人。
美国比较轻快,适合下午茶的时候,一边喝杯咖啡,一边慢慢。最好的美国是什么?我想《飘》当之无愧。郝思嘉没有那么高大,也没有那么深刻,甚至有点荒诞,但她坚强,勇敢,独立,对人没有恶念。这像不像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妇女,活生生,真真实实。媚兰是神,郝思嘉不是神,甚至算不上一个好人,但她代表了大多数美国女人的形象:我们不是神,但我们不反对神,这就是善了。
我想读《飘》最有趣的环节就是讨论郝思嘉更适合白瑞德还是卫希礼。卫希礼是一个理想中的白马王子,但他有点“飘”,他的脚步是轻浮的,像飘在天空上的一朵漂亮的白云。白瑞德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俗人,庸俗,能干,有财有势。最终,郝思嘉选择了白瑞德,选择了一段世俗的生活。
卫希礼的影子一直住在郝思嘉的灵魂深处,所以,神又把白瑞德从郝思嘉身边夺走,让郝思嘉真正的飘了起来,飘在感情的半空,落不了地,找不到依靠。所谓的“飘”,我想就是指郝思嘉是一个飘在卫希礼和白瑞德之间的状态,地下是蚂蚁般的白瑞德,天上是诗歌一般的卫希礼,郝思嘉应该上天还是入地呢?让我好好想想。
说回中国的,中国的我稍微读得多一些。最开始我读的是《白鹿原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等。《白鹿原》是一本可以看,但我不是太喜欢的。我不喜欢把中国写得如此的幽暗,其实,我们生活中充满爱和趣味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。为什么一定要把古老的中国打扮得这么老里老气呢?我们不能轻松一点,愉快一点,活泼一点吗?《白鹿原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腐朽的国家,而且我没有从中感觉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的萌发,这让我感觉遗憾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前面都是一种官本位的文风,崇拜权力,哪怕是一个公社书记,都像土皇帝一样。主人公就在各种权力的交织中,挣扎和翻滚。后面却突然写了一段主人公和外星人的第三类接触,让人啼笑皆非。从官本位一下过渡到了不可掌握的神秘主义,想来有点神奇。《平凡的世界》就是一篇很“神”的,好看,但稍微有点荒诞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《穆斯林的葬礼》是一部很老的。为什么说它老,因为不管是文笔还是故事情节都活在80年代,让一个,连我都觉得有点过时。《穆斯林的葬礼》就是一本过时的,好的,我这么以为。
我看过一部中篇《高山下的花环》,出人意料的好。不知道为什么,这种军事题材的英雄浪漫主义特别能打动我,看这篇,我是看出了眼泪的,哪怕它并不特别的长。我觉得真正好的文字,自己喜欢的,深得吾心的文字要“碰”,要偶遇,要邂逅,专门去寻找反而往往无果。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就是一篇我偶然读到的中篇,我很喜欢,推荐给你们。
台湾作家里面,我最喜欢三毛。我记得我看三毛是高中的时候,我拿着一本三毛的选集,入神的着,直到老师走到我桌子面前,我才反应过来。三毛的文字是淡雅的,是忧郁的,也是美好的。因为三毛,我喜欢上一种在旅途中的感觉,一切都在漂泊,一切都在变幻,好像生活不再是一潭死水,变成了一部浪漫的好莱坞大片。三毛是电影的主人公,荷西是电影的主人公,我是电影的主人公,你们全部都成了电影的主人公。
爸爸对我说:“三毛的书少看,三毛心理不健康。”我觉得有点郁闷,三毛是个很好的作家啊,为什么不能看?我喜欢三毛在洪都拉斯,坐在咖啡馆的大玻璃窗户后面,忧伤的望着外面的小贩和讨钱的小乞丐。想为什么我和他们要活在两个世界,为什么呢?只能请神来回答,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就已经有神性了,那么也只能神才能回答这个问题。
我再次去请教我的语文老师:“您看三毛吗?”语文老师点点头:“我看啊。”我嘟着嘴说:“我爸爸说三毛心理不健康!”我看见语文老师的眼神忧郁了一下,然后她没有再说什么,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。到现在我也不知道,这表示老师的一种什么态度。但我想,我和老师都是喜欢三毛的,这就很好,很珍贵了。
可能有人会问我,你读巴金,老舍,冰心,矛盾,郭沫若的书吗?老实说,不太读。冰心的文字我看过一些,能看,但没有一直下去的欲望。矛盾,老舍的文字实在读不下去,巴金的《家春秋》我有的兴趣,以后可以抽时间仔细拜读。郭沫若就有点离谱了,我不太想去看,留给历史去检验吧。
其实鲁迅的作品我很喜欢,迅哥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盏明灯。我喜欢看鲁迅骂人的话,我喜欢看鲁迅在黑暗中指天画地的舞舞扎扎。我觉得真正的文学家,不应该只是一个巧妙的文字搬运工,而应该是一个思想的火山喷口。就是要喷你一脸黑,然后看你敢不敢当众洗脸,文字的力量到这个时候才显现出威力。如果只是花前月下,功歌颂德,简直就是浪费时间。文字还是要搬运一点意义和神圣的,不然和睡觉有什么区别,一闭眼,两眼黑。
我有一些喜欢的作家,比如萧红,李劼人。萧红的文字那个幽怨啊,像在黑暗中对着大众叹气,就是要叹给你们看,然后你们才知道原来天是黑的。李劼人的书很有趣,它有点俗,但俗中有趣有乐有生活的恬淡。李劼人像一个老实人在讲一个并不老实的故事,暗地里透着一股黑色幽默。
当代作家里面,我通过一些文学刊物过一些。梁晓声的文字蛮好,虽然不是每部他的作品都那么高质量;池莉的作品有点庸俗,少了一点阳春白雪的向往;王安忆唠唠叨叨,扯三扯四;方方是我喜欢的一个作家,她有一种男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社会。虽然后面她的《武汉日记》引发争议,但这位作家本身还是高素质的。汪曾祺的文字也不错,散散淡淡,没那么高大上,但看着清爽,心情愉快。
话说回来,真正好的文字不在于是不是出自名家,好的文字就是一场艳遇,遇到了就是运气。有很多我现在还印象深刻,但已经说不出作者是谁的文章,还储存在我的脑海中。这些文章的作者可能并不知名,甚至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,但他们贡献出的营养并不比名家少,他们一样是奶牛,贡献出牛奶,滋润我们的精神世界。
小的时候,我有一次去家附近的书摊买书,看见一本莫言的《檀香刑》。我很想买来看,但那个时候我太胆小,什么叫檀香刑,那是一种残酷的刑罚啊。我斟酌半天,到底没有买,我宁愿去买一本《侠探寒羽良》,看寒羽良觊觎路边美女的美色。我到底是喜欢轻松和愉快的,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在回避现实的残酷。到现在我也没有看过一本莫言的,向这位大作家说一声抱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最近,我打算读读史铁生的作品,我已经不再年轻,我开始更加关注生命和生命的意义。我希望能从作家的笔下看到他们的人生,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他们对人生的期望。那么,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已经安排在我的读书计划表上,有空闲的时候,我将和铁生大哥,神交一番。
草草一篇文字,写下我看的书。其实和浩如烟海的文学大海相比,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。我已经人到中年,还是我的爱好,不过由于精力渐衰,看书只能挑选着看,再不能如少年时,如饥似渴的大量。我希望我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文字,我也希望我写的文字能有人喜欢,能有人从中得到哪怕一丝的感动和启发。那么,我也就满足了,我也就获得了一种我自己生命的价值感。
希望你们都有的习惯,一切美好和你们息息相关。
2023.7.16外一篇
创建时间:2023/7/1621:05
标签:我害怕魔鬼
我害怕魔鬼,
因为我觉得我们被隔绝了,
每一个孤单的,寂寞的,受伤的灵魂都被隔绝了。
我们在暗夜里哭泣,
却找不到同伴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没有人陪我们一起哭,
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在哭。
我们被封闭在一堵堵水泥墙之中,
孤苦无依,
孤苦无依的不止我们的身体,
还包括我们的思想和目光。
这是魔鬼的法力,
它把我们变成了一个一个的个体。
我们找不到同类,
就像燕子找不到家,
小蝌蚪找不到妈妈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狂野的浪荡子可以去迪斯科舞厅,
躁动的青春可以去篮球场,
酒徒和戏子可以逢场作戏,
野心家和阴谋家在晚宴上频频举杯。
而我们呢?
一个正在哭泣的人,
应该去哪里?
总不能去坟场,
哭喊给已经逝去的先辈听;
总不能去医院,
抽泣给病魔缠身的患者听;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总不能去幼儿园,
和摔了一跤哇哇大哭的孩子一起流泪;
总不能去教堂,
哭给耶稣看,
让耶稣把他神圣的手摸到你的头上。
但耶稣已经死了,
那个体谅你的神已经死了,
死了很久很久,
你又到哪里去找第二个耶稣,
让他来抚慰你受伤的心。
我们需要同伴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我们需要我们流泪的时候,
有一个关切的眼神,
而这个关切的眼神,
和我们只隔着三米的距离。
但我们找不到,
我们怎么找都找不到,
我们找不到一个我们哭的时候,
他也哭的人。
我们开始怀疑,
怀疑这个世界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是否是个魔鬼的圈套,
我们只是来受苦的苦刑犯,
而苦刑犯还傻乎乎想着幸福。
幸福是留给天堂里的天使的,
苦行犯只能受折磨。
这里是地球,
一个监狱,
一个牢笼,
一个沼泽,
一个陷阱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可我们还没有那么堕落,
我们还保有神最初赐予我们的善良,
我们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刑罚和罪,
我们到底触怒了谁?
触怒了撒旦还是魔王,
我们为什么连一个在深夜陪我们哭的人都找不到。
我们打开电视,
里面全是假面。
我们收听广播,
没有一句肺腑之言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我们连上网络,
上面只有虚假的广告。
我们翻开书籍,
发现连书籍,
都长出了霉斑。
原来,
你们连我们看书,
都害怕。
干脆刺瞎我们的眼睛,
让我们活在永夜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活在永恒的黑暗中,
满足你们的征服欲,控制欲,虐待欲。
当你们以为你们成为了王,
我就摘下树叶,
为你们编一顶王冠,
郑重其事的戴在你们的头上,
让你们荣耀无比。
你们可以在我们的面前,
露出高高在上的鄙夷目光,
我们只会承受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我们只会承受你们的伟大和伟力,
因为我们本来卑贱。
而我们的愿望,
仅仅是找到一位同伴,
一位和我们一样,
在深夜的寂静的冷清的失落的孤单的暗夜中,
哭泣的同类。
那个和我们一样悲伤的灵魂,
在哪里?
在哪个城市的哪个巷陌的哪个角落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揩着眼泪,
喊叫。
我们只是想找到他,
告诉他,
不要哭,
因为我们和你在一起。
有没有那么一天,
鸽子飞向蓝天,
太阳露出笑脸,
蚂蚁找到蛋糕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乞丐捡到钞票。
那一天,
一定是一个节日。
每一个人都欢笑起来,
因为我们不再在深夜哭泣,
既然我们不哭了,
我们也不用找一个一起哭的孩子。
我们开始笑,
白天笑,
傍晚笑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午夜笑,
黎明笑,
我们笑的时候,
是多么的好看。
我们喜欢笑,
我们喜欢笑着生活,
眼眶中的泪水不见了踪影,
剩下的只有喜悦的眼神和欢乐的舞蹈。
电视里明星访谈大爆笑料,
广播中谈论着旅行和修道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网络上各抒己见,
书店里人山人海。
孩子一天乐个不停,
他中午一盒冰激凌,
下午一小块奶油蛋糕,
晚上香喷喷的油泼面条,
宵夜还有牛奶和香蕉;
妈妈一天乐个不停,
练歌房的包厢又打折,
电影院的新片齐上映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香奈儿的柜员嘴巴甜,
咖啡馆的拿铁免费续;
爸爸一天乐个不停,
公司的业务又上台阶,
好兄弟的业绩年年涨,
新出的宾利宽敞豪华,
暑假的旅游计划成真。
一个快乐的年代,
一个欢喜的年代,
一个成功的年代,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 </p><p style="font-size:16px">一个不需要功歌颂德,
就能让我们铭记的年代。
我们在这个年代,
活得开心,
活得潇洒,
活得富裕,
活得美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