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大石宛如无事,黄楠和梁可颐也基本能适应,只有林如海反应最强烈,忽……上……忽……下,七八米高的巨浪,一浪接着一浪向渔船打来,林如海差点把苦胆都要吐出去了,梁可颐服侍着他,同时大笑。
好在这不是真正的渔船,不需要为了节省更大的空间做冷冻库,内部空间不那么逼仄,床还很大,但顶部还要铺设管路电缆、绝缘材料,房间也就两米高。
林如海吃了两颗晕船药,但是吐的一嘴药味、苦不堪言,躺在床上头疼欲裂。
方大石来了,拉林如海到甲板上去,他大声道,“必须站到甲板上去吹海风,毅力是克服晕船的唯一良药,如果你一直躺着,就只会一直晕船下去。”
林如海因为身体素质好,自己有异能功夫在身,曾经感觉什么情况都能处理,但在滔天巨浪下他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了,他紧紧拽着绳索,左右有方大石和梁可颐扶着,在甲板上摇晃的像一片风中凌乱飘零的树叶。
林如海一直到半夜才终于有点适应,头晕但不再吐了,翌日早饭,方大石笑道,“现在感觉怎么样?”
“真难受,出海就是遭罪啊。”林如海摆摆手苦笑道。
“许多远洋渔船都会在海上漂泊一两年,那种滋味……”方大石摇摇头,他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描绘那种寂寞、劳累、压力,甚至死亡。他亲眼见过因为压力发狂的船员为了争夺女人的交配权而打斗致死,出一次海就像蹲了十年监狱一样苍老。
当然,这次出海相对轻松,没有什么体力活,因为对宝藏的期望,每个人还隐隐地兴奋,整个早饭期间,四个人聊的就是宝藏。
早饭有点晚,但很丰盛,有黄鱼鲞烤肉、盐焗基围虾、嵊泗螺酱、葱油鲳鱼、芹菜土豆丝等,都是方大石做的,黄楠做饭不好吃,梁可颐与林如海不会做,于是方大石兼任厨师。
内陆昂贵的海鲜,在海边当然廉价,黄鱼鲞美味无比,鲳鱼扁而高,呈卵圆形,银灰色,头小、吻圆、牙细、骨软肉肥,表面无硬刺、营养价值高。
在船上吃饭的时候,在林如海看来,发生了有趣的事情。一面鱼体的鱼肉吃净后,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,而要从上一面已用过的鱼体的鱼刺空缝里,将筷子伸进去,再仔细地拨拉整块的鱼肉,直至用净为止。
吃鱼不仅筷子不能去拨翻鱼身,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,方大石总是在作示范动作的同时说,“顺着再吃!”因为在海上,绝对不能有quot翻quot船的事情发生,自然地,翻字成了禁忌。
方大石解释,羹匙都要背朝下平放在桌上或碟中,决不能将羹匙背朝上搁在羹汤碗沿,因为羹匙形状像船,赶海人从心理上不愿意看到羹匙倒置的现象,因为那也是翻船。
而且,吃鱼不能说quot吃光quot、quot吃完quot或quot吃尽。打鱼为生、盼望年年有鱼(余)的人,视quot鱼吃完了quot这类话为不吉利,而要说quot鱼吃好了quot。
方大石讲的种种禁忌,令黄楠、梁可颐与林如海大感新鲜有趣。', '。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