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看小说网 > 网游竞技 > 天厨食记 > 第9章 后宫密语,真相渐明

第9章 后宫密语,真相渐明(1 / 1)

('

建康城外的一处别院中,老孙正在为太后煮茶。

"这茶的火候倒是掌握得不错,"太后轻抿一口,眼中闪过赞许,"比起当年在宫里的御茶,竟也不遑多让。"

"娘娘过奖了,"老孙恭敬地说,"这不过是江南一带最普通的龙井,只是煮法略有些不同。"

太后放下茶盏,望向窗外的梅树:"这些年,倒是让你们费心了。"

院子里,华安正在教几个孩童认字。这些都是附近村民的孩子,借着学堂的名义来此,实则是为了打掩护。毕竟一个普通的学堂,总比一处神秘的别院要引人注目得多。

"说起来,"太后忽然问道,"小周那里可有消息传来?"

"回娘娘,"老孙递上一封信笺,"今早刚到的消息。"

太后展开信笺,仔细阅读。片刻后,她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:"果然如此。李煜他......"

"娘娘,"老孙试探着问,"可是有什么变故?"

"你可知道,为何李煜会被囚禁在汴京?"太后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问道。

老孙一愣:"这......"

"表面上,是因为他献城投降,被俘至汴京。"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哀伤,"但实际上,他是在寻找一件东西。"

"什么东西这么重要,值得他以身犯险?"

"一本书,"太后轻声说,"一本记载着历代帝王命数的天书。"

她起身走到窗前,看着院子里正在读书的孩童们:"你可知道,为什么这些年来,每个朝代都要重视太医署和御膳房?"

老孙若有所思:"难道......"

"不错,"太后点头,"因为真正的权力,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。御医知道帝王的病症,御厨知道帝王的口味,这些看似平常的信息,其实都是至关重要的机密。"

她转过身,目光深邃:"而那本天书,就记载着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一个朝代的命运。"

老孙倒吸一口冷气:"所以当年......"

"当年李煜投降,其实是为了接近这本书。"太后叹息道,"可惜,他最终还是没能找到。"

"其实不只是李煜,"太后继续说道,"历代那些看似突然倒台的君主,背后或多或少都与这本天书有关。"

她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:"这是当年逃难时,一位老御医交给我的。他说这是打开天书的钥匙之一。"

玉佩通体晶莹,上面刻着繁复的花纹。在特定角度下,这些花纹竟隐约组成了一个"医"字。

"这些年,我一直在寻找其他的线索,"太后的声音带着疲惫,"终于在前几天,小周从赵庆的密室里找到了重要发现。"

她展开小周后送来的信笺,指着其中一段密文:"你看这里,\'金匮藏医书,玉函存食录\'。这正是指向天书的位置。"

老孙仔细观察那段文字:"这是说天书分成了两部分?"

"不错,"太后点头,"一部分藏在太医署的金匮室,一部分藏在御膳房的玉函阁。这也是为什么,历代帝王都特别重视这两个地方。"

就在这时,院子里传来一阵骚动。一个孩童跑了进来:"不好了!有官兵在附近搜查!"

老孙脸色一变:"难道是赵庆的人找到这里了?"

"不,"太后却异常冷静,"是杨业的人马。"

"杨业?"老孙一愣,"可他不是......"

"边关守将,朝廷重臣,"太后笑了,"但他也是我们的人。这些年,他一直在暗中保护我。今天他来,必有要事。"

果然,没过多久,一个身着便装的魁梧男子走了进来。正是威震边关的杨业。

"娘娘,"杨业单膝跪地,"末将来迟了。"

"免礼,"太后示意他起身,"可是汴京那边有消息了?"

"是,"杨业取出一封密信,"太医署那边已经有了眉目。据可靠消息,金匮室中的医书,很可能是被藏在一个特殊的装置里......"

他话未说完,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华安匆匆走了进来:"娘娘,小周姑娘让我立刻通报,御膳房出事了!"

"怎么回事?"太后神色一凛。

"根据小周姑娘的密信,"华安快速说道,"赵庆虽然被革职,但他在御膳房的眼线并未清除干净。今早,有人发现了玉函阁的秘密机关!"

杨业脸色大变:"那玉函呢?"

"还在原处,"华安继续道,"但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异常。小周姑娘说,最多三天,玉函的秘密就会暴露。"

太后沉思片刻:"看来,不得不提前行动了。"

她转向杨业:"边关那边,你可还能调动人手?"

"回娘娘,"杨业正色道,"末将虽被调离主帅之职,但麾下亲信犹在。只要娘娘一声令下,他们随时可以策应。"

"好,"太后点头,"那就按照原计划行事。你立刻回边关,调集可靠人手。记住,要小心行事,不可打草惊蛇。"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', '>')('

杨业领命而去。太后又对老孙说:"你带华安立刻启程去汴京,与小周会合。记住,无论如何,都要先取得金匮室的那部分天书。"

"那娘娘您呢?"老孙担心地问。

"我也要走了,"太后望向窗外,"是时候去会会一个老朋友了。"

"老朋友?"

"李煜,"太后轻声说,"他现在被囚禁在汴京城外的别院里。二十年前,我们就约定过,总有一天要完成这件事。"

她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:"这里面是解读天书的关键。当年那位老御医临终前告诉我,天书不仅记载着帝王命数,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。"

"什么秘密?"

"一个关于大宋气运的秘密,"太后的声音突然变得神秘,"你可知道,为何大宋立国以来,总是内忧外患,难得安宁?"

不等老孙回答,她继续说:"因为建国之初,就埋下了一个隐患。而解开这个隐患的方法,就藏在天书之中。"

"所以李煜他......"

"不错,"太后叹息,"他投降的真正原因,是为了帮我们找到天书。可惜,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。"

"事实上,"太后从案几上取出一幅地图,"大宋立国之初,曾经请过一位异人堪舆国运。那异人说,大宋气数未全,根基不稳。"

她指着地图上几个特殊标记:"你看这些位置,分别是太医署、御膳房、太史局、钟鼓司,它们的方位恰好组成一个\'困\'字。"

老孙倒吸一口冷气:"这是......"

"没错,这就是大宋的命门所在。"太后的声音低沉,"那异人说,要破这个\'困\'局,必须在特定的时辰,同时打开四处密室中的机关。"

她停顿片刻,又道:"而天书,就记载着破解之法。"

"可是娘娘,"老孙想到一个关键问题,"为什么要等到现在?这些年......"

"因为天时未到,"太后打断他,"那异人留下预言:唯有在南唐覆灭、金匮玉函重现之时,才是破解良机。如今李煜被困,正是天意使然。"

就在这时,华安突然想到什么:"所以当年在谢府密室找到的那些文件......"

"正是赵庆搜集的线索,"太后点头,"他也在找天书。只是他不知道,真正的秘密不在书中,而在这四处机关的排列之中。"

她从袖中取出一个铜钱:"你们可知道这枚钱的来历?"

老孙仔细一看,竟是一枚开国时期的\'天下太平\'钱。

"这是那位异人留下的信物,"太后解释道,"他说,只要在特定时辰,将此钱放入正确位置,就能化解大宋的命运困局。"

华安若有所思:"难怪赵庆会对太后您的行踪如此上心......"

"他们只道我是李煜的支持者,要图谋不轨,"太后露出一丝苦笑,"却不知我们是在试图挽救这天下。"

她将铜钱交给老孙:"去汴京吧,找到小周,完成这最后的使命。记住,七日后的子时,就是最后的机会。"

"那李煜那边......"

"他那里有最重要的一样东西,"太后说,"一枚玉玺。那才是开启四处机关的真正钥匙。"

夜幕降临,别院中一片寂静。

老孙和华安正在收拾行装,准备连夜启程赶往汴京。太后则在书房写下最后的叮嘱。

"这封信,"太后将一封火漆封好的信笺交给老孙,"务必亲手交给李煜。"

"娘娘放心,"老孙恭敬接过,"定当完成托付。"

"其实,"太后望着窗外的月光,"你们可知李煜为何甘愿被囚禁这么多年?"

见二人不语,她继续说道:"因为他看透了一个道理:有些事,不是靠武力就能解决的。"

她起身走到墙边的一幅山水画前:"当年投降时,众人都说他懦弱。可他对我说,与其让千万百姓流离失所,不如自己忍辱负重。"

"可是娘娘,"华安忍不住问,"值得吗?"

"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"太后转过身,目光如炬,"在那些看似懦弱的表象下,往往暗藏着最深沉的勇气。"

她拿起桌上的一盏茶,轻轻抿了一口:"就像这茶,表面平淡,却能静心明志。李煜这些年的示弱,何尝不是一种大智若愚?"

老孙若有所思:"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......"

"不只是等待,"太后说,"更是在准备。你们以为他这些年在汴京做什么?他在研究大宋的命理,在寻找破解之法。"

她从书架上取出一本陈旧的册子:"这是他这些年偷偷记录下来的心得。字里行间,无不透露着对天下苍生的关切。"

华安接过册子,翻开第一页,只见上面写着:

"观天下之势,究万物之理。非为一己之私,实为苍生之计。"

"这才是真正的仁者之心啊,"太后轻叹,"可惜世人只看到他的诗词歌赋,却不知其中的苦心孤诣。"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', '>')('

就在这时,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。

老孙警觉地看向窗外:"来了!"

"不必惊慌,"太后淡定地说,"是杨业派来的人。你们该动身了。"

她从怀中取出最后一件物品——一枚古朴的玉印:"这是当年那位异人留下的信物,说是要在关键时刻才能使用。现在,是时候让它重见天日了。"

夜色渐深,马蹄声越来越近。

"记住,"太后最后叮嘱道,"七日之期,你们要分头行动。老孙负责金匮室,华安去御膳房接应小周。至于太史局和钟鼓司,自有杨业的人手准备。"

她从袖中取出四块玉佩:"这是信物,到时各自交给负责之人。记住,子时一到,四处机关必须同时开启。"

"那李煜那边......"老孙欲言又止。

"自有我去。"太后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,"这二十年,也该有个了结了。"

华安突然想到什么:"娘娘,您说那异人留下的预言......"

"预言说,\'金匮玉函,南唐北宋,命运交织,祸福相依\'。"太后缓缓道来,"如今看来,一切都是天意安排。"

院外,马蹄声已至门前。一个黑衣人翻身下马,敲响了院门。

"去吧,"太后最后看了他们一眼,"记住,无论发生什么,都要相信光明终会到来。"

老孙和华安躬身告别,随着黑衣人消失在夜色中。

太后独自立在窗前,望着逐渐升起的明月。恍惚间,她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夜晚。

那夜,李煜在被押往汴京前,曾对她说:

"这天下,终究是百姓的天下。我们所做的一切,不过是为了还天下太平。"

她取出贴身携带的那枚"天下太平"钱,在月光下细细端详。钱面上的四个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寄托着千年的期望。

"是啊,"她轻声说,"为了天下太平......"

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惊醒了夜空中盘旋的飞鸟。这一夜,注定是个不眠之夜。因为就在七日之后,这片土地的命运,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转折。

而此时的汴京城中,御膳房的灯火依然明亮。小周正在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。她看着案上的图纸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一切都已就绪,只待七日后的那个时辰。

喜欢天厨食记请大家收藏:(www.25shuwu.cc)天厨食记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', '>')

最新小说: 寒冰末世:我的庇护所女神超级多 王者:我称霸联盟,灵儿太黏人! 雪山奇闻 小小乐趣 末世游戏:开局一辆三轮车 我的末日机甲 东京:我在山手线捡到问题少女 倾尽天下携手山河 封我76个账号的家伙竟睡我身旁 天厨食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