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0章 文种
“就是此刻,运转儒修之法,将浩然之气化作内气,我在此世能否重试武艺,就看今天了!”李明倒在地上,同时运转从主世界之中得来的儒修正法。
说来这功法也有奇特之处,修的不是丹田气海,而是紫府识海,这和此世之中的文气开窍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而所谓的开窍,开的就是眉心一窍,现在李明已经在文庙之下开启眉心一窍!
他的眉心处已经多出一个极为玄妙的所在,似乎无限大,但又无限小,这文窍寄托于眉心处,但即便是真将眉心处的血肉白骨挖出,却也决计寻不出半点这所谓文窍的根基。
更像是存在于精神之中,但又无法脱离肉身而存在。
李明运转法门内视,能够将这文窍尽收眼底,整个文窍好似一个球形,文窍表面流动着白光,是一层光膜。
光膜之外则是一大片灰蒙蒙,空洞洞,带了些许诡异气息的雾气,被这光膜阻挡在外。
一般的童生初开窍,文窍之中该是空空荡荡,但是李明的文窍之中却有一颗明珠高悬,若是仔细去看,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一些文字在明珠之上流动,内容赫然是他在童子试之中所写的诗句。
而在这颗明珠的照耀之下,文窍之中下方汇聚出丝丝缕缕文气,而这文气汇聚成海,在文窍底部涌动。
文窍就是此世超凡体系之根基,不得文位,无法开窍,也就无法掌握这种力量,当成为正式的读书人之后,有文气流转滋养身体,迈上超凡第一步。
而在童子试之后的开窍之时坚持的时间越长,就代表开辟出来的文窍越大。
文窍越大,自然是代表未来的上限越高,同样文位之下,文窍大者文气便多,文气就是支撑这个体系的超凡之源,等若真气,精神力,魔力等等。
施展任何不属于凡俗的手段都需要消耗文气,那么同等境界之下文窍大自然是占了巨大优势。
而后续修行文气,则要靠继续读书,积攒文气,但若是想要突破境界,那还是得考试,唯有考取功名,才能够破除枷锁,更上一层楼,获得更高文位。
而他文窍之中悬浮的这颗明珠,自然就是诗词化身,此世得文道所钟,凡作诗词文章佳作传世,自然便会在文窍之中生出这么一颗明珠。
这一颗明珠照耀,不仅能够在日常的修行之中助益文气的滋长,还能够时时刻刻帮助恢复文气,可以说做出传世诗词越多,对修行和战斗的帮助越大,一定程度上,甚至可以弥补文窍太小的缺憾。
李明将自己文窍的情况仔细看了一番,虽然他是装作昏迷,但是实际上远远还没到达极限,尚有文气汇聚过来,文窍还在继续缓慢的扩张,只是速度却降了一截。
旋即李明心中默运主世界之中的开窍之法,那些还在肌肤之中的文气却像是忽然被什么东西吸引,用更快的速度朝着李明的眉心处汇聚。
文窍已开,这股文气似乎也有些茫然,便在此刻李明对这股文气多了一丝掌控权,旋即李明将它一压,居然在文窍之中又生出一颗明珠。
这变化出乎李明的预料,按照儒修之法,这一步之后将会汇聚一颗气种,随后孕养浩然之气生就一颗巨树。
没想到由于文窍开辟,居然生出了这等变化。
当然,这一颗明显不同,在文窍之中游弋一圈,随后扎根文窍底部,被层层文气包围。
到这时候李明才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,至少没有落得一个实验心法将自己文窍炸掉的结果,心中大为宽慰,至于效果如何,李明知道还不是尝试的时候,只是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,就在他装作昏迷用儒修之法在文窍之中种下道种的时候,文院之中先贤三动,文气产生了巨大波动。
耳边却忽然传来声音。
“居然坚持了一百零三息,超过了一百,十年来能够破百的恐怕只有当年那个孟然了吧。”
“虽然破百,但是孟然却一百二十息之久,我看啊,还是差了一点,可是他居然引得文庙三动,这可是当年孟然都未曾有过的气象,这到底意味着什么?”
“无论如何,此事事关重大,我等万不可泄露消息,一来他年纪还小,万一知道此事说不定会骄傲自满,对前途不利。二来么,我也不愿让当年孟然之事重演,此乃爱惜之意。这件事我会上禀丞相,让他下令封口。要是敢把今天的事传出去,杀无赦!!!”
“那他的资质如何定?”
“便与许公望一等,皆为一等即可,超等却是不能,至于文庙三动,此事万万不可泄露出去,我甘愿以文骨发誓,若是出得文院再提半句便叫我化作灰灰!!!”
“我又岂是首鼠两端之人!文庙众圣在上,我以文骨立誓,绝不将此事泄露分毫,否则天打五雷劈,身死族灭!”
“如此也好吧”
李明自然是不敢动的,只是装作昏迷,实际上暗暗运转心法,发觉文气依然是文气,但是那颗浩然道种却能够将文气汲取出来,在他的经脉之中流转,如此便够了!
同时还在心中暗道。
“这方蕴果真不负方蕴之名,一看就是主角待遇,跟着他多半是要遭重,此间事毕,我还是离他远一点吧。”
而莫约半个时辰之后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苏醒过来,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都有些迷糊,有些则是兴奋的想要尝试使用文气的力量,场面一时显得有些嘈杂。
“肃静!”
县官大人的声音传出,借着文院的文气一震,众童生都是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议论声。
“你们已经开了文窍,此后须得更加刻苦攻读,孕养文气,提升学识,考取文位,为我人族做贡献!”
县官大人照例发表了一番演讲,众人也都老老实实听着,毕竟是县官大人,而他们则只是童生而已。
随后县官亲自为众人授印,如此才算是彻底定下名分。
等到各人取了童生印,再将本来的衣衫领回,这一场仪式便算是结束。
走出文院后,一个衙役叫住方蕴,说是县官还有些事情要交代,方蕴自然是不敢不从,只跟着衙役走了过去。
而董晏和李明则在外头继续等着,两人便闲聊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