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许是母亲不想让她觉察到,她们比她同学差很多,而让她难过。这个倒不太可能。更大的可能就是母亲像唐叔叔家阿姨那样很好强,并且觉察不到上班与不上班,父亲的在与不在,竟是天壤之别。
如果不是独自坐在这山坡上,在伤伤心心地大哭大嚎之后冷眼再看那山下的人间烟火,谁又会仔想地想过这些呢?平常人家,不过是每天为了盐米油盐而忙忙碌碌。
高中三年,同学的家境都很好,她的日子过得也不错。在一串红天天都是灯红酒绿,火锅店每天都要倒去大量的食物。她简直都忘了,自己是谁了。
她简直都忘了,前老板,那个国营企业的厂长所说的,“如果不是因为打工,你们这些农村孩子,你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,怎么能够看见这样富丽堂皇的地方?”
那是一座像神话传说里一样漂亮的房子,它的漂亮超过了99%的房子。
前老板15岁就进厂,在砖厂做了十年工人,矮小的她像男人一样干着最粗重的活。她对她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,她始终都没有忘记过她的苦。
而她,却以为她算是见过了,她离它就并不遥远。她真的是笨得很可以。
母亲的工作如果让她去做,她还真做不下来啊。接下来,她又靠什么生活下去呢?母亲今年五十,她最多做到55岁。这样的好日子,不多了。
她总是只说她的收入,每个月有上千元。不比职工差,有时候甚至更多。但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告诉过她,她是没有退休金的。
而她,只是听父亲说起过他自己,她也从来就没有亲口问过母亲。她根本就从来都没有想到过。
她想想,就浑身直冒冷汗。
除了纯,除了幻想,她真的是什么也不会。生活这么难,而她,竟还好意思幻想,竟还有心情幻想。
腰缠万贯的人,在辛辛苦苦地埋头苦干。而一贫如洗的人,却在大白天里,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满脑子幻想!生活,就像一记耳光一样,将她打回了原形,终于让她知道了,她自己到底是谁。
小镇的两头是两所学校,一所是小学,一所是初中。
虽然两所学校的师生,加起来有两千人。但学生,却并不产生什么消费。他们就像她当年一样,从山里走出来。她当年带的是父亲给她的不少钱,而这些学生带回来的却仅仅只是从家里背来的大米。
他们将它交到学校,然后领取饭票。学校食堂只提供一块蒸好的米饭,二两是正方形,三两是长方形。他们来到学校,一次要带够整整一星期六天的咸菜。
这整整六天,从早上6点起床早操,到晚上10点下晚自习,然后睡觉,他们整天都待在学校里。学校的大门是锁了的,不让他们出来。
就是少量不太安份的会出来,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去消费。男生会去买几根香烟,女生会去买一个发卡。每个星期会放假一天,走路回去洗澡洗衣服,带米带咸菜。
而不像她读高中时的子弟校,中午和晚上都有两荤两素。早上有包子,馒头,花卷,鸡蛋可以选,而且相当便宜。课间还有免费的糕点加餐,很多同学都吃得不喜欢吃,全部都送给打扫卫生的阿姨了。
她高中时五个人一个大宿舍,有很多柜子可以放东西。每人有一张带抽屉的小课桌,宿舍里一半住人,一半空着。
而这所农村的学校,一个宿舍十几个,甚至二十几个人。一人只有一张床,碗筷都直接摆在床下的泥地上。中间过道仅仅只够一个人通过,两个人如果是同时走,都得侧身才能让开。
男生在初中时还不懂事,但是很多女生已经知道了如果不读书,就只有一辈子待在农村。她们能够把所有的课本,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背下来。
在晚饭后到上晚自习之前的一个小时里,她们会坐到铁路边的斜坡上大声地诵读。如果因为人太多,影响到自己了,她们会用手一边捂住耳朵一边更加大声地读。
别人影响我,我也影响别人。
场面十分壮观。', '。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