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\t\t\t一生孤注掷温柔(全)作者:阿堵
分卷阅读152
士求胜心切,上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恍然大悟西戎兵原来不过如此。边派人快马加鞭往西京报捷,边开关延敌,倾尽全力,组织正面决战。可惜狭窄的蜀道显然不是个适合大军厮杀的地方,什么阵法变幻统统派不上用场,最后完全演变为对的近身搏斗。消耗战打到后来,夏军欲退无路,被敌人死死咬住,冲破封兰关,直追到峡北关下。要不是西戎兵不熟地形,只会顺着官道追杀,只怕连侯景瑞都未必能逃得了。
边关紧急奏报三天前已经送到宫里,皇帝的御批昨天就传下去了,策府司和兵部的相应调动也已在进行中。今日朝会,说白了,就是宣布下这个消息,顺便把决议向群臣读读而已。部分知情人还能强作镇定,其他官员乍闻此事,顿时失措。
子周是提前早知道的。大哥从真定侯府归来,就从太师那里得到了内幕消息。然而,封兰关失守固然令人震惊惶恐,太师把这消息透露给大哥的缘由,却加叫人忐忑难安。
大哥侯府之行,兄妹三人厢情愿的认为,只是认亲之前的单纯求证过程。万没料到,适逢朝廷两面受困,封兰关意外失守,太师以为值此国难当头、生死存亡之秋,最难得忠臣孝子。彤城太守王元执、守备林蕃,及退居故里的前大学士李彦成,率全城军民浴血奋战,慷慨赴死,殉城守节,忠烈无双。而李彦成昔年冒性命之危,保全忠良之后,可谓浩然义举。其子李免承父遗志,护持弟妹千里奔亡,投靠朝廷;将义弟教养成才,报效国家,堪称大忠大孝……
——总而言之,如此感天动地嘉德懿行,当昭彰日月,垂范天下,使国人以此为榜样,知荣知勇……
子周不禁学着大哥的样子微微苦笑起来。比起遥远的封兰关,这近在眼前的荣耀叫人心惊肉颤。想起大哥之前无奈认命,故作轻松的样子,他心里后悔了不止万次。
——如果不来西京,如果不考科举,如果不中状元,如果……
无知因而无畏。现在的他,经历了解的事情渐渐增,慢慢懂得迟疑回避不见得就是怯懦,而繁华背后又不知将酝酿少凄凉。过去总觉得,只是自己在这宦海浮沉,纵使前途茫茫暗夜,遍布荆棘坎坷,也没什么好怕。牵连到大哥和妹妹才幡然醒悟,原来人情世事,不是几条线,而是张网,挣扎得越厉害,缠得越紧。
可是,世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从头来过。个人的选择与命运的设计交错纠缠,在当事人尚未觉察的时候,方向已经确定。——就这样把大哥卷进了风口浪尖。
虽然这两天大哥反复安慰自己,心里也明白事情到这步,有太无法预料不可抵挡之处。然而对于过往的愧悔,对于未来的担忧,压在心头,日重日,吃不舒坦,睡不安稳。
相较子周的忧心忡忡,子释和子归要平静得。所以从表面看来,那两个显得有点儿没心没肺,而操心的这个则愈发少年老成,稳重严肃,俨然家之长。
此刻,子周听太师向皇帝上奏应对之策,说到往峡北关增兵,侯景瑞就地降职使用等等,连忙收敛心神,侧耳倾听——这些都是他极关心的事情。同时打起精神,旦太师提及自己身世,好随时应对。
谁知太师尚未告段落,个人突然出列,向皇帝行礼毕,大声插话:“陛下,微臣有言,请陛下准奏。”
子周认出说话之人乃是在左相后边的御史台首席言官、右谏议大夫席远怀。自从右相孟伯茹突发心疾去世,换了老好人汤世和上台,不愿加入外戚党的朝臣纷纷明哲保身,缄口不言,敢这么在朝堂上说话的可没剩下几个。
这位席大人和自己似乎是地道同乡,不过来没什么机会结交,二来么,御史台的言官们向来以清流自居,最忌讳牵裙带走后门,自己又无心拉帮结派,完全没必要赶上去攀交情,所以仅仅“认识”而已。近些年御史台日渐式微,的是只顾独善其身甚至表里不的虚伪之徒,听说唯有席远怀大人秉公论事仗义执言,颇具昔年花相徐相遗风——今天才算第回见识到。